千年古城:荥经的历史脉络
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的荥经县,古称严道,自秦设县以来已有两千余年历史。这里曾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,境内山川秀美,人文积淀深厚。从汉代严道古城遗址到明清茶马古道遗存,荥经的历史文化脉络始终与典籍编纂紧密相连,而地方志与县志的传承,正是其文明延续的重要载体。
古代典籍中的荥经记忆
荥经最早的方志可追溯至明代。嘉靖年间编纂的《荥经县志》虽已散佚,但其内容在清代《四川通志》中仍有片段留存。清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刊刻的《荥经县志》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版本,全书分地理、建置、食货等九卷,详细记载了县域内山川形胜与民生百态。光绪八年(1882年)重修本新增《艺文志》,收录历代文人咏赞荥经的诗文,其中严君平、司马相如等历史人物与荥经的渊源,为研究汉代西南文化提供了珍贵史料。
民国至当代的方志续修
民国二十八年(1939年),《荥经县志》启动第三次大规模修订。此次编纂突破传统体例,增设《实业志》与《交通志》,记录清末民初荥经茶叶贸易的兴盛与川康公路建设始末。1986年出版的新编《荥经县志》,采用现代方志编纂规范,系统梳理了1911至1985年间的社会发展数据,特别对红军长征过境、三线建设等重大事件进行专题记述。2019年完成的数字化县志下载工程,使得这些珍贵文献可通过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官网获取。
文史资料的立体呈现
除官方修志外,民间文史资料同样丰富。《荥经文史资料选辑》自1984年起连续出版24辑,收录口述史、碑刻拓片、族谱等非官方文献。其中第五辑专题整理的《荥经砂器技艺考》,完整记录了国家级非遗荥经砂器从唐代至今的工艺演变。近年来,地方文化机构推出地方志下载服务,将《严道古城考古报告》《茶马古道荥经段调查》等专题研究纳入数字资源库,方便学者线上查阅。
方志资源的现代价值
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,荥经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2021年古城村传统村落修复工程中,设计团队依据光绪县志中《街市图》复原了清代商号布局;林业部门参照民国县志《物产志》,成功复育濒临灭绝的荥经枇杷茶古树品种。如今,通过地方志数据库与实体方志馆的联动,这些跨越数百年的文字记载,正转化为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实践指南。
荥经县地方志县志版本汇总不仅是历史档案的集合,更是一座城市集体记忆的基因图谱。从竹简绢帛到数字化存储,方志载体虽历沧桑巨变,但其承载的文明密码,始终在时光长河中熠熠生辉。